青花盖罐
尺寸:口径20.5cm,底足13cm,
腹径22.5cm,高18cm。
年代:明 万历
窑址:漳州平和窑
出水处:广东省南澳县附近海域
文献记载:《大爱无疆-严家宽美术馆藏品集》(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P47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让读者阅读方便,本文把这件青花瓷盖罐分解成了5个部位。设为5个标本进行讲解,1号标本是盖子正面,2号标本是盖子反面,3号标本是罐子的侧面,4号标本是罐子的内侧,5号标本为罐子的底足。每个标本又任选靶点,用显微镜观察,拍照分析,这样便于通俗易懂。
1靶点是盖子正面的正中间部位,用显微镜观察的面积为16 mm²。实际上是釉上画的花卉,工匠在作画时,用色(料)有轻有重、有多有少,又因为所用的料在青花瓷表面可以生成氧化物、结晶物,料多处便形成了棕色的铁锈斑。这是铁元素在时间的积累下产生的变色反应,也是矿物料中矿物质分子运动在年代久远后对釉面破坏,经多次氧化形成的自然现象。
这块棕色的铁锈斑面积不大,里面色彩复杂,线条很多,形成了树枝状、网状、山脉状的纹路,我们把这些线叫腐蚀线,纹路称为网络纹。
这个青花盖罐的气泡特征非常明显,因为盖子和罐子的三分之二部位是在泥土中,四百多年海水和海生物侵犯不大,所以气泡还保存的很好。色彩除了呈现哑光外,还是原色,气泡残破了三分之一左右,还有罐子主体的三分之一部位是露在泥土外的。四百多年的水流和海生物移动使釉面表层损伤惨重,气泡破损达90%以上。
拍了图中青花罐一组清晰部位,大、中、小气泡尺寸分别为:0.167mm、0.131mm、0.046mm、0.038mm、0.025mm、0.015mm,密度1 mm²约为200个气泡。这些数据很重要,可以为以后建立古瓷鉴定数据库提供参考。按照我国当代高科技的发展和年轻一代收藏家的成长,建立科学的古代艺术品数据库还是指日可待的。
图中可以见到几个棕色的坑点,也叫做棕眼,由于烧制时胎釉结合不好,胎中有粗颗粒的泥土凸出釉面,导致脱釉。因为这件瓷罐生产地是福建漳州平和窑,是民窑,也做外销瓷,定制,赶工期,还是用人工赤脚踏泥土,没有粉碎机,泥中带有粗沙未取,所以导致棕眼。这些棕眼每个直径2mm左右。
4点位中间有一个直径为0.7mm的坑,坑口凹陷,无釉,为烧制时上釉不到位,这是漳州平和窑中民窑简陋的工艺见证。如果是景德镇官窑,绝对是不存在的。
坑点周围可见残破气泡和变色气泡,均为老化的痕迹。
上图为2号标本,是瓷罐盖子的反面,可见鸭蛋青的釉,又有局部和周边无釉,这是荡釉工艺所制。
上图为3号标本,也是这个瓷罐在四百年前沉入大海之中,这一部位是没有埋在泥土中的,所以侵蚀严重。
上图所拍摄的面积为98 mm²,图中气泡非常多而密集,但能看清楚的完整的极少,因为大多数都破了。有的边缘不规则,有的泡面齐根部脱落,有的变成黄色、白灰色,有的变成棕色,还有的变成黑色。更惨的是一组气泡全破了,连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没有透明度,形成腐蚀斑块和釉面局部脱落。
蓝色部分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我们在研究古陶瓷是,最关心的是看气泡。气泡有大小之分,疏密之分,残破与完整之分,蒙混与明亮之分,还有色彩之分,集群之分。
上图有两大特点,一是残破变色的黑色泡多,而且大,直径在0.09mm至0.05mm之间。中间几组严重脱釉,面积分别达0.8 mm²和0.2 mm²,很容易识出是自然脱釉,而且必须经历四百年以上的才会产生,气泡下沉入骨,这种气泡是做假者做不出来的。乾隆年瓷距今260多年,老气泡都很少出现,所以以此类气泡为证据,证明这个瓷罐制作年代最迟也是明代中晚期无疑。
这是罐子里面的一个局面,面积为450 mm²,可见到大小22块开片。大的开片面积40 mm?,小的开片5 mm²,开片为黑色,影响到两侧的气泡也变成深色。开片组合似古罗马地图,也叫冰裂纹。从开片老化分析,是出窑时所开,至今四百年以上。
上图为开片的局部,可以见到黑色、黄色、棕色、白色的气泡,这么多堆积在开片的两侧,留下的年代记忆非常久远。
5号标本罐的底部
上图是5号标本,中间那块棕色是靶点,这样的靶点有三个,呈三角形的支架点。
古代用柴窑烧制瓷器,这么大的瓷罐做成泥胎后送入窑中,怎么有效呢?要有一个三角支架,瓷罐烧制成功后,底部会留下三个凹陷的坑点,这坑点露胎、无胎,这是有意的露胎。
这就是底足上爬满了的海生物,浸泡在大海中四百多年后留下的痕迹,以白色长管状居多,还有待进一步做生物学及水下考古学研究。
上图为拍摄用的显微镜,清晰度可以达到0.001mm。
这一组瓷器是同一个窑口的,也是同一个地方出水的,从青花瓷上画的缠枝花卉的绘画风格看,好像还是同一个画工画的,很像现在我们说的大写意花鸟画。其实那个年代还不是文人写意,瓷器上作画是画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无休止的重复劳动,但可以看到他画得很熟练,用笔快,一气呵成,一天要画数百件。而明代文人画家徐渭等人也是这一类的笔法,但表达的题材和思想则有强烈的个性,而且,以后影响到后世的吴昌硕、齐白石,看似同一个路子的画法,差异巨大,一是艺术作品的差异,另外则是通过这件瓷器上留下的笔迹作年代的考证。
通过上面几个标本的观察,鉴定新老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参照的标准是公安部发布的古陶瓷微观鉴定新老规程,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更权威的古瓷断代文件,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做到目鉴断年代,科学鉴定断新老。
【后记】不久前写过一篇用显微镜看一对明代黄花梨面条柜的文章,估计能看懂的人不会很多,今天写这瓷器,应该是大多数人可以读懂。其实,古代瓷器的鉴别比木头难得多,我玩了几十年,这几十年都是在自己怀疑自己的时光中度过,这里水实在太深了,相信大多数人成不了目鉴的专家。一方面,你在很艰难的做收藏,另一方面,你又不知道真假和新旧,这是一个很难解的难题。
我相信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可以解这个难题,买一台显微镜花的钱比请专家鉴定的钱还少些,为什么不自己看呢?不需要多少智商,多看几眼便明白了。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