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212cm×145cm×236cm
年代:明代
材料:黄花梨、黄杨木(镶嵌)
在中国古典家具中,床的历史很长,最早有出土的战国彩漆木床,宋代卧具称“四面床”,辽、金、元时期出现有围子的“床榻”,明代才出现“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清代床装饰比明代华丽,大多采用雕花、镶嵌、金漆、彩油等等手法。本文介绍的床,出自于武汉资深藏家,我作为观者,静观七八年之久,试写此文,作为初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谈床的雕刻和镶嵌。这张床的正前方、顶部有一块长189厘米、高28厘米、厚3厘米的横板,也叫架子床的楣板,是最显眼的广告牌。
整块木板上面用黄杨木镶嵌五组人物故事,左侧一老人,头戴明代官帽,着官服,骑在一个神兽(麒麟)上,神兽脚踏芭蕉串铜钱。左右各有一男童护卫,右侧图案与左侧对称,内容相同。这是代表一个家族的长者、先人,其寓意为神灵保护,家大业(叶)大,团结富贵,平平安安。
木板的中间是主题,右边七人,一年轻人骑马,手持扇,前有马夫,后有书童,还有跟班。他们出了村庄,过了两座小桥,后面一农舍,有一位老者持伞,目送儿子远行。远处还有围观群众两人,背景有亭台、树木、花草、小桥流水,一派田园,主题是欢送骑马的青年书生赴京赶考。上图是楣板左侧,又是一组人,男主角还是骑马,服装变了,已经头戴官帽,年龄老了,已经长须飘飘。他已经是在外当官多年,退休后告老还乡,荣归故里。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连环组画。明朝社会科举考试,基层社会的平民阶层,最理想的人生之道就是好好读书,考试获得功名,升官发财。
第二组人物故事,是雕刻在床的里面,是一组浅浮雕。雕的人物全是有发髻的女性,塑造的是一组贵族妇人游后花园的欢乐场景。她们家的男主人在京城当官发财了,家里的后花园修建了亭台楼阁,植奇石古木,有鸟语花香,她们在这里观花踏春,玩琴棋书画,享受幸福人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龙凤床,在床上睡觉的一定是有男人和女人,他们在那个年代不可能看电视、玩手机,只欣赏这床上雕刻的美景,已经是最高级别的审美档次了。
第三组故事在床的前沿,内容是鱼跃龙门,以海里鱼、龙、虾、蚌等鲜活的水生物为主题。告诉人们:你只要努力,是可以跳过龙门的,世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这组雕刻的底板是黄花梨木,镶嵌了黄杨木,采用了平嵌法,没有凸出,便于主人起坐。其二,床上雕刻镶嵌有多种图案,举列如下:
洪福齐天睡在床上,朝床顶望去,四个角各雕一个大的蝙蝠,让主人欣赏这蝙(福)升天的感觉。
福庆有余。此图为黄杨木嵌黄花梨上,放在床的前沿下部的正中间,与架子床的顶部蝙蝠为天地间的呼应关系。
福满堂
(正面、侧面的蝙蝠穿插在床的四周)
百花园。架子床的主立柱上镶嵌有折枝花卉,折枝花是明代文人花鸟画中独创的一种取材形式,移于家具中生动而高雅。左右立柱各六种花卉,床幔球头嵌喜上眉梢。四季花卉,形态各异,枝干穿插,花叶互衬,雕刻工艺和审美水准都达到了极致。
松鹤延年,官运亨通。栩栩如生的松竹,配上形态各异的仙鹤、麋鹿,寓意着健康长寿、财源滚滚、步步高升。也是用黄杨木雕刻,镶嵌在床脚的中间,很有创意,而且也起到互补的作用。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要想注入很多美好的构思,又要繁而不乱,这里做到了极致。第三大主题,龙凤呈祥。
这是床的顶部,天花板上的正中间的一组图案,四条边规整的雕刻着四组龙凤。请注意欣赏,这龙和凤是抽象的变形。明代艺人在木雕中把龙凤尽量的做减法,有取有舍,把龙和凤变成简单的抽象的图案,其形象基本上只用几条直线和弧线解决了。中间圆形的则是古鼎上插花,寓意观博古天地。
这是床里面中间两侧的小柜子,两个柜门,左右柜门上部雕有一对龙,下部雕有一对凤,这柜门是四龙四凤,上下起舞。工艺精细,阳线舞动,铲地光滑,用料为黄花梨中的油梨,色漆红,包浆老到。
两个小柜子中间是三个平抽屉,两短一长,都用黄杨木做镶嵌。尤其是中间的一组折枝花卉,枝干穿插,叶片反转,立体感很强。 床中间有三面围子,高浮雕镂空的龙凤图案。此图为一对龙,此图为一对凤,龙凤穿插在整个床的周边,占据了主要空间。 每一面龙起头,龙结尾。圆雕变形龙,龙嘴卷唇,阴阳曲线精美。
床沿有多组镶嵌的暗八仙图案,细腻的黄杨木材质雕刻的线条清晰流畅,层次分明,襟带翻转飘逸。
床脚及床沿用料都特别大,尤其是床脚,尺寸为6厘米厚,44厘米宽,29厘米高。材料为紫油梨,厚重。床脚下部所雕的龙张口、目瞪、发竖,又是典型的明代龙的造型。这神龙在作为最强有力的护卫者,保护着主人的幸福安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材质。关于黄花梨的材质认定问题,我在很多文章中已经写过,本文只作简述。
这是床板的反面的局部,上部中间的黑点是鬼眼。也是一个树杆上的小结疤,因为是老料,距今至少在400年以上,也没有打磨,所以与现在青年人玩的小树根和树枝等新料的鬼眼是不一样的。这里我们应该定位为苍老的鬼眼。底色为金黄色,棕眼和纹理组成的长、短、斜、正、粗细不同的线条和线段就极为精彩了。有非常细密的组合,也有粗旷的组合。因为是海南黄花梨,绝对是变化万千,行云流水,给人无穷无尽的美感,这与其他木材比较,一定是最丰富的,还有包浆也是厚重华润的。
这是榴疤,也叫樱木,影木,这种很密集的榴疤又叫葡萄榴,似一串串金黄色的葡萄。这张床上三面都装饰了长58厘米、宽25厘米,厚0.5厘米的葡萄榴板,共七块。放在床的里面和两个侧面的中间部位,也就是人们所观察的视觉最主要部位。
我和收藏者为了研究这块板子,特地取下一块放在阳光下,真正的看到金光闪闪。他们问为什么会有金光?我说,其一,这种树木生长地在海南,土质为火山岩和红土,生长年轮长数百年,所吸收的营养中含有微量的金元素,阳光下可以见光。其二,是这木板存放的时间长,由于岁月的风化,产生了包浆。由于黄花梨木材本身油性好,油会慢慢外溢,在历史的长河中,同空气和环境的结合,产生了一层又一层“皮色”。这种皮色包浆也是产生金光的助剂。所以产生的美,华丽而高贵,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美,这是古典家具的魅力。其三,世间稀有。黄花梨老家具存世量少,人们见到实物不多,而榴疤纹理是生长在树的根部或下部。生长过程中,碰到岩石或恶劣的自然环境,受其影响而作苦苦挣扎,才能长成的“怪胎”,是在千辛万苦中求生存、求发展而最后才成的“材”。这种材质的自然美是惊艳世界的 ,中国古代的文人, 大多数也有艰苦奋斗的人生经历,其复杂多变,扭曲怪异的木头纹理 ,代表了古代的文人精神,所以深得文人的赞美与喜欢。比如中国古代的文人写意画。徐渭的葡萄,八大山人的荷花,还有怀素的狂草书法,都不是正常的艺术形式,有着另类之美,所以更显得难能可贵。
床沿及四周用大料,时间久了色深厚,很让人动心的是长长的麦穗纹,其长度达三四厘米,一寸以上,足以说明此料硕大。
床板最宽的一块宽41厘米,足以说明这个床用料的树直径在50厘米以上。这么粗大的黄花梨树 ,明代也是稀有,至清代己经砍的没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床的形制。
对于这个架子床,我关注了七八年,到底是什么年代的,是什么地区的工,是为什么人制造的?我思考良久,也做过古今中外的比较与考察。本人在二十岁前一直生活在乡下,所睡的床就是民国时期的雕花架子床。在半个多世纪的游历中,亲眼所见的各类古代的床也不下百种,有的床比这个床更大,雕工更复杂。但是,形制这么优,内容这么丰,材质这么美的床,也是此生唯一遇到,还是用比较法才能说清楚。我把这张床同明代的架子床作比较,是不一样的。
这是网上的明代黄花梨架子床图片
目前所查到的资料信息中,明代床没有一个比这复杂的。再与清代的床作比较,清代宫廷龙凤床很复杂华丽,材质也好。但一看风格,便是清代的,如用多层镂空雕的满雕龙床,完全是为满清皇室定制的产品。再拿近现代的床作比较,看包浆就明白了,因为整个床的“老”是做不出来的。正如一个鉴定家所说,一个年轻的人,怎么去化妆装老,还是年轻的;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每天洗三次澡,再去化妆,也是老的。所以,古典木质家具鉴定年代还是比较容易的,与瓷器、青铜器、玉石不一样,作假不易。
行文至此,还得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定会有人追问这个床的来历,笔者同这个床的藏家是忘年交。藏家十几年前,用名家书画同一位朱姓藏家交流后收藏了此床,据说,那朱姓的藏家上辈的上辈与明代皇室王室有关联,当时只当红木老床,多年来,也没有谁去很较真的去研究这张床 ,是用什么材质的红木制作的,有的说是紫檀加黄花梨加楠木。从目前研究进展看,应该全部是黄花梨木,(我们在研究中,还把床板的局部作了打磨,弄清楚了密度,色彩和纹理 ,还用火烤法闻到木料中很正宗的海南黄花梨木的降香味)。部分图案镶嵌用料为黄杨木,而床板、床架、横档、床顶板用料为黄花梨中的糠梨料。床脚、架、柱则用密度更高的油梨料。是否是王爷用床?我们一直在讨论中,因为从雕刻的图案分析,肯定不是清代的。那么,如此这般内容丰富的满雕架子床,也不是明代民间用床。所以,结论应该是在十六七世纪,中国中部或江南地区有一批最优秀的工匠,为王宫制作的,技艺精、材料好的床。
这是嘉德拍卖的一张明代黄花梨架子床
床在古代一直是生活用品,人们不会当古董或文物。近百年来,中外藏家和大的博物馆、艺术品拍卖行才把明清家具推出来,不光是人们审美的进步,更是人们对老一辈能工巧匠的尊敬及对大自然馈赠珍贵木材的敬畏。尤其这张黄花梨材质的稀世龙凤架子床,出自上层社会,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学习和珍藏。本人还希望听到更多业内专家的宝贵意见 ,把这个床研究的更深入 ,这样可以填写中国明代家具中顶层社会(皇族和王室)用床的空白,为书写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明式家具添一笔浓墨重彩。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