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严家宽
名称:北宋汝窑天青釉大盘
尺寸:口径20cm,足径11cm,高4cm
观察目标:釉面包浆,气泡 开片及支钉和断代
一、包浆
先关注这个盘子釉面的包浆,也就是岁月留下的氧化层。要准确地寻找并确认釉面那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上图,可见到轴面上漂浮有很多形状如云朵、如棉絮、如豆花一样的,流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就是包浆。
上图是放大观察到的包浆。可以见到包浆是由老化物质分子排列的,是固体的,排列紧密,结构稳定,色差过度自然。每一粒大小不等,光感过渡自然。周长为0.296mm ,实际面积很小。
上图,一束包浆的直径0.07--0.12mm,颜色比天青釉色略深。测量这一束包浆的目的是用数据说话,如果计算出一件瓷器的釉面包浆面积和开窗面积的百分比,便为断代提供数据支持。
色浆中有许多颗粒,放大2000倍,每一个直径约为0.0003--0.0008毫米(300--800纳米),这是用折射光拍摄的,在可见光范围之内。包浆的形成与环境有关,北宋的汝窑瓷器烧制成功后,可能长期放在宫中,也可能长期流于民间,一直在室内存放。这种环境,相对密封,没有大的空气对流,空气中悬浮的气体分子结构细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粘在瓷器的釉面上,结成包浆,钙化后很牢固,水洗不掉。
上图用红线圈住的就是这样的一簇簇包浆。另外的是透明玻璃开窗,玻璃光和漂浮在玻璃光上的圈痕就是包浆,也叫宝光。如果更深于观察,则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2000倍至1万倍以上),观察重点是釉面的结晶体。
这种凝聚状结晶多在0.0005毫米(500纳米)左右。如果深入研究,这是一次莫来石结晶,一次莫来石在1000度窑温中烧成完结。这属于古瓷烧制的中低温,北宋清凉寺汝瓷烧制温度相同,更高温1200度以上的可烧二次莫来石制品,其结晶状呈针状和凝聚状,张家巷有烧成。观察釉面包浆结晶体的重要性是分析这件瓷器上的包浆是真的还是假的,是老的还是新的。
上图是新仿的瓷器,同样用显微镜放大800倍观察,釉面找不到包浆,可见到的是现代机器设备制作的胎土和釉,还有电烧等僵化痕迹,所以,更高倍的显微观察才是照妖镜。
二、开片
从上图可以见到这个瓷盘很美的天青釉色和开片。
这是我手绘的开片,主线(蓝色),支线(红色)和其它长短不等的线(黑色),出窑时瓷器釉面先是主线,支线开裂,再由长线到短线跟进开裂。
这个汝瓷盘属于直开片 ,呈网格纹。
上图是另外一个瓷器,一个张家巷窑烧制的小香炉底部,斜开片(冰裂纹,鱼鳞纹)。
我也画了一幅线描图,可以看到短线更多些,短线组成的几何形低一些,让“鱼鳞状”鳞片凸起,有白边突出,呈现另外一种美感。
上图1为新开片,图2为老开片。
上图标注了开裂缝的直径,正常情况下是0.002mm,其中L3、L4的尺寸达到0.014mm左右,是开片两侧的釉自然脱落了。L4只有0.001mm,则是因为开片裂纹被包浆盖住了一部分。这种自然变化的粗细裂缝,证实了这样的开片不是做假的。
上图是从一件新仿的瓷器上拍的假开片,可以见到开片裂口整齐,锋利,全部呈90度直角。
上图是汝瓷盘开片的部分线段尺寸。由此推理 ,建立数据库很有必要。
从上图看,开片有直线,也有弧线。
上图看老开片,新开片和老开片的脱釉现象。说明老开片是北宋瓷出窑时期开的,细小的不见黑色脏物填充的开片可能是在近百年左右。
图片中红线圈住的是釉面的划伤痕迹,这些线比开片线细,线直,有长短、深浅之分,清晰与模糊之分。凡模糊的,应该是年代早的划痕(擦痕)。
这件宋代汝瓷盘的开片最大特征是断断续续,其断处是被包浆所掩盖。
三、气泡
这件汝盘釉上的气泡要很认真的寻找才找到一些原因,一是包浆中乳状物质多,盖住了部分气泡,二是传世古瓷上手摸的多,很薄的气泡大多有损。上图中1,气泡色蓝,2、3则有褐色,为破损气泡内的沉积物。
上图标注了气泡的直径,大的0.195mm,中的0.077mm,小的看不到。
这个气泡内1是黑色的沉积物,年代久;2是积盐;3是漂浮的结晶。
上图是这件瓷盘的口沿部位拍摄的,上面死气泡多,测量了间隔的距离,约在0.7--0.3mm之间。能看清楚的大气泡很少,如古人说的如疏朗的星星。
为什么盘子的口沿部位色彩偏红,因为釉薄,上釉时出现了流釉,这种自然流釉让色彩的变化很丰富、自然、美丽。红色、白色、蓝色的巨大色差自然过渡,有老包浆罩着,温润而亮丽。
上图是汝瓷盘的底部,可以看到五个支钉和标签及火柒印。
测量一个支钉的直径为长0.2643mm,宽0.1724mm。
再测量一粒芝麻,直径长3.311mm,宽1.853mm。这芝麻粒比大瓷盘子的支钉还大。
又找到一块清凉寺的小瓷片 ,作为宋代汝瓷的标准器,上面有两个支钉,大小也同汝瓷大盘。
上图1是支钉与釉层断开处的一个开片口。业内人士可以看到开片是从釉里面开的 ,与胎无关联(做伪开片是胎土里调了药料)。图2是支钉露胎处有少量积盐(晶体)。
上图中,标注了支钉周边(胎釉结合部位)有一圈白灰,这就是传说中的支钉是白色的。实际上是一层薄白色胎土,因年代久远,中间大部分脱落,露出香灰胎。
这个支钉周边有断釉口,有红色的沉积物(包浆),还可以看到开片,似腑视的海涛,色彩丰富,过度自然,老气十足。支钉是宋代汝瓷的标志,是断代的重要依据。
上图是一百年前粘贴在瓷盘底部的火柒印和标签。出海关用的,上面已标“沪”,上海海关。这件瓷盘北宋末在清凉寺烧成后,进入皇宫收藏,应在清末流入民间,被古董商人卢芹斋(卢焕文)于1921年贩卖到国外,最后回流到中国。
关于卢芹斋的故事很多,这里只关注这个标签的真伪。
上图是标签的局部放大。纸张老化痕迹鉴定比古瓷容易很多,这些结晶的纸纤维和陈腐的纸浆可以见证是百年前的植物造纸。
我为这件瓷盘的鉴定寻找许多相关的证据,很自信地认为是北宋汝窑烧制的真品。
后记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因为有了这个瓷盘,就想弄清楚真伪,自己去钻研,刨根问底,基本上有了一些底气。当听到别人说一眼假时,我不会立马去打碎扔掉。当总结自己的研究成绩时,还发现有些重大突破。例如,用200--20000倍的显微镜观察到釉面包浆中棱柱状的晶体,测量到了气泡、开片、支钉的直径和间隔距离,尺寸精准到毫米、微米、纳米。这些,可以抛砖引玉,如果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代汝瓷,作为标准器也能为我们提供这些数据,那么,鉴定古瓷的事情不就是变成了非常简单的事吗?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